新学记异-锐评海亮教育C9书院
一
乙巳年孟夏,电话骤鸣。那厢声气甜得发腻,自称甚么“C9书院”的来使。后来方知,此名号竟攀附九州顶尖学府,口气颇巨。
未几,先生两度叩门,手提红绿礼盒,皱纹里都淌出笑纹。满口“特级教师”、“海亮精华”、“新老咸集”,说得家母眉梢颤动,仿佛我已半只脚踩进名校门槛。
二
志愿填报日,忽有安吉研学之邀。游乐园里嬉戏,皮划艇中戏水,一切用度皆免。当时只道是雅意,后来才悟得:香饵之下,必有金钩。
七月流火,忽传报到。急急赶去,却见课表排得满满当当——原是补课十日。附赠杭城研学一遭:上午弃我们于河坊街,美其名曰“自主觅食”;下午参观某汽车厂,看铁皮如何化作四轮物事。归来时,书包里已塞满作业,墨香混着铜臭,压得人脊梁发弯。
三
八月十八,开学钟鸣。食堂菜价赫然标榜:肉菜大都十元,素菜三元。虽比公立学堂贵些,倒也算油光水滑,十几种菜式排开,较初中清汤寡水确乎进步。厕所尤甚,白瓷砖亮得晃眼,竟无一丝污秽——原来人于五谷轮回之所的尊严,全系于这几块瓷片。
先前说只招二百人,直播时成了二百四,实际竟编出八个班。数字这物件,原是可随意搓圆捏扁的。
四
平日授课,最见奇妙。某些先生常训诫“铃声意识”,自己却总提前授课又延后下堂。某些先生一面罚抄,一面叹道:“抄是最无用的”。原来他们自己也明白,只是气急了,便顾不得许多——正如人饿极了,明知观音土不能消化,也要硬塞下去充饥。
某些先生尤善讥诮,专说“放学怎这般准时”的俏皮话。也有和善的,多是教副科的——在这些先生眼里,副科原与点缀门面的绢花无异。
五
校训云“心念大爱,行求致远”,实际念的只是分数,求的仅是升学。阳光体育课原是自习课的别称,正如馊饭罩层锦缎,便称作佳肴一般。
亥时二刻放学,作业常做到子时,先生竟说:“七小时睡眠岂非太过?”我想,大约我们的眼珠,原不必似常人那般需要合拢的。
六
同窗多半阔绰,彼此间隔层透明的墙。某些PPT一拍就完事,形式完备便好。
曾许诺的免费清北之旅,至今渺如黄鹤。朋辈导师更不知在哪个爪哇国里。倒是几千元的研学不时挂在先生嘴边,如同吊在驴前的胡萝卜。
七
此次到学尤奇,班主任召我们未时正刻潜入教室,又嘱“勿与外人道”。我想这大约是新式的教育法,专在暗地里用功的。
呜呼,现今的学堂竟修炼得这般伶俐:说的与做的,各走各的道;理想与现实,各唱各的调。只是苦了这些少年郎,日日在这夹缝中,学那变戏法的把式。
附识
NOTE
本文杂取亲身经历,间有AI辅以缀文,略施文学藻饰。所言俱系一己之见,譬如野叟曝日,闲话桑麻,姑妄听之可也。诸君若觉有趣,任情转传,唯需标明了出处,庶免以讹传讹之弊。
2025年9月15日